1 .真空模塊的設計方法和工藝。
1.1設計方法。
型腔真空萃取法空氣萃取點的正確確定對氣壓的穩定有重要影響; 正確設計注入系統和模具結構是采用真空壓鑄件的前提條件。
根據經驗初步確定澆口和分型面,采用壓鑄模擬軟件flow―3 d分析鑄件的成型效果,確定難以滿足的部位和缺陷所在,調整最佳的分型面和澆口位置和澆口形式。
在成形部設置泵閥,該閥由控制器控制開關,設計控制器的時間序列,控制泵閥的排氣時間和氣壓,進行模擬,直到得到必要的結果。
1.2真空吸取鑄造的工藝。
工藝如圖1所示,壓鑄的壓鑄頭到一定距離(液體合金封閉型腔內的空間的情況)為止,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,使控制器工作。
控制所有的吸引閥進行吸氣,在液體合金即將流入對應的吸引閥之前,按設計的時機關閉吸引閥,在此期間高速壓射噴頭。
為了更有效地解決大型薄壁壓鑄件的縮孔問題,必須適當設定沖裁的沖裁速度和壓力,使鑄件的內外均勻冷卻和收縮,確保補縮的可能性。
雙模具設計要點。
2.1鑄件介紹。
圖2是具有殼體表面厚度0.8 mm、內部肋最大20 mm、厚度0.5 mm、高度30 mm、直徑為西5 mm的多個螺栓柱的鑄件的三維圖。 部件的兩側面各有一個厚度為2 mm的爪子。
鑄件的外輪廓尺寸為405mmx370mmx165mm,鑄件為典型的大型薄殼,材料為zal103。
2.2分離面和閘門的初步確定。
在以往的設計基礎上,將成型品的最大輪廓面作為分型面,將澆口設置在左側邊緣的情況如圖3所示。
在后續的數值模擬中,由于充電型等的效果不充分,所以有必要重新設定分型面和閘門等進行模擬。
2.3泵和材料包的設計。
在初步確定分離面和澆口的基礎上,利用軟件模擬,取得了填充效果,分析表明:鑄件兩側的爪和澆口對面的側壁不能充滿或有明顯的冷。
由此,鑄造時的液體金屬的流動順序如圖4所示: 1澆口12分流路13殼體上表面和兩側面14殼體后側面。
其中: a所示的加強筋、小柱銷等,由于厚度薄,具有一定的高度,材料冷卻快,那里的型腔容易被液體合金封閉,氣壓不穩定,成型困難。
氣壓的變化也容易造成原料流的紊亂,在那里是質量差,成形困難的部位,b的突起部的耳狀部由于液體合金堵塞模腔部,所以不容易排除氣體。
這部分成形品質差。 c和d是框體壁部的緣部,是材料流的末端,在那里有很多氣體被擠壓,成形也很困難。
如圖5所示,在比較難以成形的部位a 1、a 2、a 3、a 4、b 1、b 2、c 1、c 2、d設置幾個氣球閥和剩馀量包裝,將泵閥連接到控制器上,設定控制器的定時。
控制吸引閥的吸引時機和氣壓。
型腔真空度為60bar,零件體積為1.605671×106mm 3,計算得到的抽吸時間為0.5 s,進一步按照確定的流程時序,采用PLC編程的設計控制器按時間順序控制閥門,使控制器和壓鑄機
關閉泵閥的時間如圖6所示。
壓鑄后,壓鑄頭移動到一定距離時,控制器得到壓射啟動信號,開始動作; 所有的吸引閥都打開,進行排氣,這也是壓鑄頭的低速壓射時間段t 1,也稱真空延遲時間。
然后進入高速壓射階段t 2,真空啟動,真空度達到要求,液體合金開始填充空腔。
控制器的關閉信號按關閉正時供氣閥、ta、TB、TC、TD各閥的時間間隔、關閉順序按a 1、a 2、a 3、a 4、b 1、b 2、c 1、c 2、d 1的順序關閉閥后,進行真空停止。
可以開模。
2.4模擬效果和實物圖。
工藝參數初期選擇為壓射比壓420 MPa、壓射速度0.75 m/s、合金填充速度38~46 m/s、合金注入溫度650~70℃,圖7為填充結束的鑄件模擬。
從充填情況看,流動前沿均勻前進,流動狀況良好; 燈罩的上表面質量良好; 燈罩下面小柱銷前端稍有缺陷,強度下降; 側面的蓋子處有少量的混雜。
圖8是采用本文技術最后得到的壓鑄件,經過檢驗能夠滿足要求,現已批量生產。
壓鑄工藝 真空壓鑄模具 設計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