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, 建筑、汽車、電子、裝配、科技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模具行業的生產和銷售, 模具行業的進出口規模擴大, 模具行業的發展成為五金行業的領頭羊。 目前, 我國模具行業年進出口規模已達到 4 0億美元, 進出口水平與 2 0億美元左右相同。
根據調查數據, 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香港特別行政區、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印度和模具出口, 主要其次是廣東省、浙江省、江蘇省、上海、山東省和天津。 福建省、遼寧省、北京、吉林省。
模具行業的進出口正在迅速擴大, 而中國的低端和中端模具競爭激烈, 國際采購商與中國采購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。 轉會將進一步加快。
中國最大的模具進口國是日本、韓國、德國、臺灣和上海, 然后是廣東、江蘇、上海和天津、北京、遼寧、吉林、福建、山東和浙江。 值得注意的是, 中國模具行業的結構比例比較合理: 沖壓模具占37% 左右, 塑料模具占43% 左右, 鑄造模具 (含壓鑄模具) 約 10%, 鍛造模具, 輪胎型, 玻璃模具的其他模具占10%。 這與發達國家模具類型的比例是一致的。
近年來, 隨著模具的廣泛使用, 機械行業模具的年消費量將是各種機床總價值的五倍, 但也存在與我國現行節能政策相矛盾的重大熱損失。 模具的大量消耗不僅直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, 而且導致了一些生產線頻繁停機, 導致頻繁的模具交換, 造成重大經濟損失。
總體來看, 2 0 1 2年我國模具行業進出口規模仍在迅速擴大, 在生產和需求上都顯示出巨大的勢頭。 市場環境以優良的生產、需求和良好的發展前景, 使許多企業家和投資者積極投資中國模具行業。 然而, 我國模具行業有了顯著的發展, 但就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而言, 應該注意的是, 模具行業的發展仍然相當緩慢。 隨著原材料價格和模具能耗的快速上漲, 去年模具工業產品的收入一致減少, 許多公司將材料轉換作為改造和開發的主要工具。 2012年進一步發展了集群生產, 因為集群生產的特點是促進協作、降低成本、擴大市場、促進溝通和收獲優惠政策。
模具是汽車行業的基本工藝設備, 汽車制造的90% 以上的零件必須用模具成型。
制造一輛普通的汽車需要大約1500套模具。 約1000套沖壓模具模具。 在新模型的開發中, 90% 的工作負載是根據身體輪廓的變化來執行的。
新模型約60% 的開發成本用于車身和沖壓工藝和設備的開發。
車輛制造成本的約 4 0% 是車身沖壓及其組裝成本。
中國的汽車產業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, 對中國的模具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利可圖的。
模具產業 出口規模